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风险勘探项目组 | |
/ | / |
徐振华 | **省**市**区 |
**省**市西****基地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陇80井场建设项目 | |
| |
2021版本:099-陆地矿产**地质勘查(含油气**勘探);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 M7471-M7471-能源矿产地质勘查 |
| **省**市** 九岘乡九岘村南庄组 |
经度:108.35205 纬度: 35.61562 | ****环境局 |
| 2021-12-16 |
庆环井审〔2021〕386号 | 无 |
| 582 |
86.5 | / |
/ | **油田****公司 |
914********217550L | ******公司 |
914********588315P | 2024-10-06 |
| |
2025-03-04 | 2025-04-01 |
| http://www.****.com/index/articledetail/18941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钻井深度4200m | 钻井深度3955m |
减少245m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主要有钻前工程、钻井、井下作业、道路及地面井场建设等 | 项目施工工程主要包括钻前准备、钻进、录井(取心)、测井、固井以及井口安装等过程;根据项目需要建设了给排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工程;井下作业主要包括射孔、压裂、试气等过程;采用分段式钻井,一开钻井采用**泥浆,二开采用清洁泥浆(水基泥浆),完井方式为套管射孔完井;项目钻井采取“泥浆不落地”工艺。试气结束后拆除了井场设备、设施,封井后进行了土地平整 |
无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井场场地平整过程合理布局,物料棚储、洒水抑尘;钻机、柴油发电机等燃油机械废气采用无组织排放;气井试气阶段天然气引至防喷器经火炬点燃 在钻井前井场应配备废液收集罐,钻井废水随废弃钻井泥浆等一起进入泥浆不落地系统中,经过固液分离后,固液分离后液相循环利用,无法利用的拉运至****处理站达标后回注,不外排; 压裂返排液全部回收入罐,作为压裂液配液重复使用,待完井后,处理后的压裂液返排液存入储罐用于下一井场 初期雨水,井场周边设置围堰和雨水池 设置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作农家肥;生活污水用于场地洒水抑尘 废弃钻井泥浆、钻井岩屑不落地收集+板框压滤处置。处置后在井场临时集中堆放,采用“下铺上盖”方式,四周设置0.5m高砖混结构围堰。下铺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待完钻后拉运至油区自建、联建或第三方企业建设的集中****砖厂,集中安全填埋处置或**化利用;做到泥浆不落地,****环境局《****油田钻井泥浆不落地措施和固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的通知》庆环发[【2021】29号文件的要求,达到《国家能源部发布的《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钻井废物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要求》(SY/T7298-2016)》标准,做到集中安全填埋处置或**综合利用 含油****油田勘探开发单位统一收集后,按照规定程序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 落地油集中收集交至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至垃圾桶,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噪声采用隔声、减振、消声等措施 | 采取了车辆密闭运输,物料遮盖等,井场和临时道路洒水抑尘;选用了环保型柴油发电机,使用优质轻柴油;设置了放喷管线及可移动式放喷罐1座(容积30m3),配套手动点火装置;测试放喷及自测试放喷过程中产生的天然气以及事故放喷产生的天然气均经过专用的放喷管线引至放喷罐后,经燃烧器点燃后经排气筒排放 项目钻井采用“泥浆不落地”工艺,固液分离后液相进入存储罐,能够循环利用的循环利用,无法循环****油田内部合H60****处理站处理后回注,无外排 本项目压裂返排液均入罐收集,全部循环利用,无外排 施工期井场周边设置了围堰和雨水池,施工结束后已拆除 设置移动式环保厕所,定期清掏用作农家肥,生活杂排水用于场地洒水降尘 本项目钻井废弃泥浆、岩屑采取不落地收集+板框压滤装置处置,产生的泥饼(固相含水率不大于60%)暂存井场,全部入罐暂存,暂存装置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措施,完井30****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综合利用,无外排;满足《****环境局关于规范油区水基钻井泥浆不落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庆环发[2022]13号)的相关要求 经现场调查,本项目不产生含油岩屑 经现场调查,本项目未产生落地油 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垃圾桶后交由环卫部门进行了处置 设备选用了低噪设备,设备安装采取减振措施,作业过程中加强管理等 |
废水处理站场发生变化,处理措施未弱化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环评报告中要求的固废环保措施: (1)项目钻井过程采用环保型水基钻井液,钻井废弃泥浆为水基钻井泥浆,废水基钻井泥浆是在钻井过程中无法利用或钻井完工后弃置的以水为连续相配制的钻井泥浆;钻井过程中设置废弃岩屑泥浆地上移动式泥浆收集处理系统,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钻井泥浆岩屑进行不落地收集处理达标后集中填埋或烧结砖等**化综合利用。 (2)含油岩屑、落地油全部收集大储罐中,运至危废暂存点暂存,定期叫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外排。 (3)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环评审批文件要求的固废环保措施: 钻井施工现场应当整洁有序,井场四周修筑不低于50cm高的砖混结构围挡。泥浆池等要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落实防渗措施,并设置围堰。钻井、固井、测井辅料、添加剂等应集中堆放,并做好防风、防雨、防渗、防晒等措施,泥浆池等设置应当远离沟坎,确保土壤及水环境安全;施工期产生的油泥和含油岩屑等危险废物及时送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废弃泥浆进行不落地处理,井场完钻后30日内应完成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置工作。废弃原材料、包装材料等固废分类收集,不可回收利用的固废要及****填埋场进行安全处置。钻井等工段产生的各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等固废应按照《报告表》要求及时规范处置,不得在井场堆置 | (1)施工期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钻井泥浆(固相)、岩屑采用“泥浆不落地”装置进行收集,全部入罐暂存,暂存装置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措施,****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无外排; (2)本项目未产生落地油和含油岩屑; (3)井场设置了生活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采取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进行了处置; (4)施工期井架、柴油机、振动筛、泥浆不落地等大型机械区域铺设了防渗布,四周设置20cm高的围堰,井场四周设50cm高的砖混围墙,施工结束后已拆除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环评报告中要求的生态环保措施: (1)在各类设施建设施工期,工程建设中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井站场位置,避开和减少占用耕地、林地和破坏植被;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不必要的破坏; (2)严格控制车辆、人员的活动范围,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井场建设,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制定严格的施工操作规范,建立施工期生态环境监理制度,严禁施工车辆随意开辟施工便道,严禁随意砍伐植被; (3)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土地复垦规定》,施工便道和施工临时占地及时恢复并负责维护至可自行生长繁衍状态。对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要制定补偿措施,进行补偿。损失多少,必须补偿多少,原地补充或异地补充。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竣工后要立即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在开挖地表、平整土地时,尽可能将表土堆放在一旁,施工完毕,应尽快整理施工现场,将表土覆盖在原地表,以恢复植被。 (4)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爱护花草树木,严禁砍伐、破坏施工区以外的作物和植被;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生态重建,同时收集、处理施工场地及周围因施工而产生的垃圾与各种废弃物; (5)合理组织土方调配、及时填平压实。在工程建设期,应首先计划安排好挖方量和填方量,及时将挖方量运往填方地点,铺平压实,并播放草籽、长草护坡,以免发生风蚀、水蚀; (6)减少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堆土场等临时占地的进行生态恢复 环评审批文件要求的生态环保措施: 单井钻井及测并工程完成后,你单位应建立“一井一档”相关资料并积极配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现场检查。并根据《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退出井场的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认需要治理与修复的,应当组织开展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加强施工期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和进出场线路,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减少水土流失 | (1)施工过程加强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有效缩短了施工期,减少了项目占地面积;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严禁随意砍伐破坏植被,尽可能减少对原有土壤与植被的破坏; (3)施工期避开了雨季,大风天气对临时堆放场地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扬尘和水土流失;同时加强了各项废水、固废的收集,采取了有效防渗措施;完井后做到了作业现场整洁、平整、卫生、无废水、无固废; (4)表土开挖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土方施工作业制度,施工过程中先挖表土层单独堆放,然后挖心、底土层另外堆放。复原时先填心、底土,然后平复表土,恢复了土地原貌; (5)根据验收阶段调查项目所涉及探井施工过程中均采取了无害化施工方式,各类固废及废水均采取不落地措施,无外排;严格落实了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影响; (6)根据现场调查,陇80已封井,****页岩油项目组正在该井场施工作业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环评报告中要求的风险防范措施: 1、井喷的防治措施 (1)井位布设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 (2)钻井或修井时,在井口上安装防喷器和控制装置,防止井喷事故发生。 (3)井场贮备吸油毡,井喷发生时,采取措施回收原油降低污染程度。 2、井漏的防治措施 钻井过程中及时对钻探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钻采取相应措施,严防井漏事故的发生。对井漏的处理根据漏失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 3、油水串层的防治措施 (1)采用双层套管,表层套管完全封闭。各含水层,油井、注水井的固井水泥均从井底返高至地面。 (2)对于废弃的油井,如已确实没有利用价值,不管它是否发生过隐蔽污染事件,应做挤水泥处理,彻底封死深浅地层间的通道。 4、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要求建设单位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事故制定详细的各种事故发生后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一旦事故发生,紧急启动。并经过组织评审,定期进行预案演练 环评审批文件要求的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风险防范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应急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强化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加大环境风险排查力度,加强对污染物处置的跟踪监管,严格车辆运输管理,加强对项目周边地下水、土壤等的监测,对环境污染隐患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本项目环境风险****采油厂环境风险应急管理范围内,积极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 (1)施工期安装了井控装置,防止井喷; (2)加强各类储罐的储存管理,罐区均采用防渗措施,四周设置围堰; (3)同时加强施工期风险管理,井场布置按照《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了设置,设置了禁火标识和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4)风险勘探项目组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备案(详见附件5),定期进行预案演练;项目建设过程及完工后未发生井漏、井喷等事故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在钻井前井场应配备废液收集罐,钻井废水随废弃钻井泥浆等一起进入泥浆不落地系统中,经过固液分离后,固液分离后液相循环利用,无法利用的拉运至****处理站达标后回注,不外排 | 项目钻井采用“泥浆不落地”工艺,固液分离后液相进入存储罐,能够循环利用的循环利用,无法循环****油田内部合H60****处理站处理后回注,无外排 |
/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评报告中要求的生态环保措施: (1)在各类设施建设施工期,工程建设中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井站场位置,避开和减少占用耕地、林地和破坏植被;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不必要的破坏; (2)严格控制车辆、人员的活动范围,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井场建设,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制定严格的施工操作规范,建立施工期生态环境监理制度,严禁施工车辆随意开辟施工便道,严禁随意砍伐植被; (3)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土地复垦规定》,施工便道和施工临时占地及时恢复并负责维护至可自行生长繁衍状态。对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要制定补偿措施,进行补偿。损失多少,必须补偿多少,原地补充或异地补充。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竣工后要立即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在开挖地表、平整土地时,尽可能将表土堆放在一旁,施工完毕,应尽快整理施工现场,将表土覆盖在原地表,以恢复植被。 (4)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爱护花草树木,严禁砍伐、破坏施工区以外的作物和植被;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生态重建,同时收集、处理施工场地及周围因施工而产生的垃圾与各种废弃物; (5)合理组织土方调配、及时填平压实。在工程建设期,应首先计划安排好挖方量和填方量,及时将挖方量运往填方地点,铺平压实,并播放草籽、长草护坡,以免发生风蚀、水蚀; (6)减少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堆土场等临时占地的进行生态恢复 环评审批文件要求的生态环保措施: 单井钻井及测并工程完成后,你单位应建立“一井一档”相关资料并积极配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现场检查。并根据《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退出井场的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认需要治理与修复的,应当组织开展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加强施工期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和进出场线路,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减少水土流失 | (1)施工过程加强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有效缩短了施工期,减少了项目占地面积;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严禁随意砍伐破坏植被,尽可能减少对原有土壤与植被的破坏; (3)施工期避开了雨季,大风天气对临时堆放场地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扬尘和水土流失;同时加强了各项废水、固废的收集,采取了有效防渗措施;完井后做到了作业现场整洁、平整、卫生、无废水、无固废; (4)表土开挖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土方施工作业制度,施工过程中先挖表土层单独堆放,然后挖心、底土层另外堆放。复原时先填心、底土,然后平复表土,恢复了土地原貌; (5)根据验收阶段调查项目所涉及探井施工过程中均采取了无害化施工方式,各类固废及废水均采取不落地措施,无外排;严格落实了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影响; (6)根据现场调查,陇80已封井,****页岩油项目组正在该井场施工作业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